第(2/3)页 “臣等遵命!” 一众大臣纷纷领旨。 “启禀太后,京中粮食不足十日,皇上北征京仓所有的粮草,通州的粮食必须尽快运过来。 不然十天之后,京城就无粮可食了!” 内阁辅臣商辂再次出列,通州有八百万石粮食,足够京城食用一年,可想要运进京城不容易啊。 现在,皇上北狩,太子又小,又没人监国,只能请太后做主了。 “商阁老,此事不是已经有安排了吗?” 孙太后不悦,把通惠河疏通就能把粮食运过来就行,怎么看起来十分艰难。 “回太后,疏通通惠河了,通州的粮食也不一定能运过来。” 商辂不敢说太清楚,会得罪很多人。 “有人阻拦?” 孙太后已经猜到,有人在阻拦通州粮食运到京城。 只要粮食运不进来,京城的粮价就降不下来,背后的人就有钱赚! “通州粮食必须进京城,不容有误。 文渊阁拟旨,但凡有阻挠者,无论是谁 ,斩立诀!” 孙太后沉着脸,这群人实在欺人太甚,在如此重要的时刻,还想着自己的钱袋子。 “太后,这…恐怕不好,皇庄也掺合其中了。” 金英言辞闪烁,低声附耳。 “如此危机时刻,京师最重要,不管是谁,都要以京师为重!” 孙太后直接黑脸,她以为只是勋贵世家和商贾在作祟,没想到最大的竟然是皇庄。 平时她可以睁只眼闭只眼,但现在不行。 十天过后没有粮食,拿什么守卫京师,也先还没来,京城就要乱成一锅粥,自顾不暇了。 “遵旨!” 大臣们赶紧领旨,粮食事关重大,就算这里边有自己的利益,这个时候也只能舍弃。 京城守不住,他们可能没命花那个钱。 “这些令不该哀家发,有违祖训。 但皇帝北狩,太子幼小,又没有监国,哀家只能稽越了。 待守在京师,打推也先,迎回皇帝,哀家自到太庙向太祖和先帝请罪!” 孙太后不想过后有人说她干政,违背族训,先表示这是不得已。 “太后也是为了大明江山,臣以为太祖和先帝不会怪罪太后的。” 礼部尚书胡濙出列解围,孙太后如今这边是事出有因,并不是要干政。 “臣等相信太祖和先帝不会怪罪太后的!” 其他人附和,这个时候没人能说太后乱来,不过还是要替太后说情。 太后干政确实是祖训里所不容的。 “诸位不必再说了,哀家敢作敢当。只是不知道皇帝今时如何?” 孙太后见大臣们给面子,开始转移话题,她很关心自己的儿子。 “禀太后,臣以为当派出使团去迎回圣驾最为妥当,臣推荐岳谦,此人英勇善战。” 于谦谏言,当派出使团去同也先交涉,赎回皇上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