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两道任命诏令,都和刘据有点关系,第二条最明显,毕竟是在安排太傅。 平曲侯周建德。 开国名将周勃之孙,周亚夫侄子,妥妥的老牌勋贵,资历深厚。 按说挑选太子太傅,身份地位次之,学识才是最重要的衡量条件,比如石庆。 那么,周建德很有学识吗? 不。 没啥学识,他担任这个太子太傅,与高陵侯赵周担任丞相是一个路数,都是占着茅坑、不用拉屎。 前些日子,有位姓董的帮派大哥,又来皇帝身边旁敲侧击,想寻个好工作。 皇帝给了对方一个面子,没有直接拒绝,而是拖着,直到今天,让平曲侯周建德空降! 再品不出皇帝的心思。 可就蠢了…… 而那第二条,升桑弘羊为大农丞,为何说也与刘据有点关系呢? 因为给桑弘羊腾出位子的那人,刘据还欠了人家一个人情的前大农丞——孔仅,升为九卿之一的大农令! 漠北之战前,不宜动九卿。 战后,皇帝立马动了。 至于动的原因,也显而易见,仗打完了,该捞钱了…… “陛下。” 早有心理准备的新任大农丞,桑弘羊出列奏道:“臣与大农令以为,如今豪商巨贾当道,大肆行垄断之事。” “当效仿管子,设平准,同时,推行均输法,由朝廷平衡物价,贵时抛售,贱时……” 桑弘羊的声音在大殿内独响,从推行新法令的背景、原因,阐述到如何施行,以及施行的必要性。 等他说完。 皇帝想都没想,接道:“下发至公卿商讨。” 以如今朝堂上的形势,桑弘羊这条国策,多半会在公卿里全票通过…… 就这样,国事一件件的提。 财政上,桑弘羊给意见,涉及到军务,两位大司马给意见,而刘据,一直都秉承多看、多学,少说。 等到朝会结束,已近午时。 刘据去了一趟椒房殿,照常陪着母后说了一会儿话,方才准备打道回府。 离开皇后的寝宫时。 刘据按照惯例,也让别人陪着他说了一会儿话。 “据奴婢打听,前些日子,有个擅音律的乐人,在陛下跟前唱了一首乐曲,随后猗兰殿便有了主子。” 回廊下。 大长秋微微弓着身子,落后刘据半步,低声道: “那乐人,如今被陛下提拔为协律都尉,猗兰殿的李夫人,也极受陛下宠爱!” 听罢,刘据没来由朝大长秋笑问道:“倾国倾城?” “额……” 第(1/3)页